1.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 and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试管婴儿技术始于1978年,至今已经有38年的历史,在整个发展经历中技术不断在革新与提升,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试管婴儿(PGD/PGS)技术。试管婴儿技术给不孕不育夫妇们带来了希望,越来越多无法自然受孕的夫妇选择试管婴儿,并成功拥有了自己的宝宝。科学研究发现,要想成功妊娠,健康胚胎很关键。而通过试管婴儿方法获得的胚胎有40-60%存在染色体异常,且随着现在孕妇年龄增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也在增高。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妊娠失败和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健康的胚胎是试管婴儿成功的第一步,所以植入前遗传学筛查技术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PGD/PGS便应运而生,这两种技术都用于第三代试管婴儿胚胎植入前检查,我国近年来开始陆续成功应用PGD/PGS进行了试管婴儿,那么PGD和PGS技术有什么区别,都用在什么地方呢?这不仅是专业生殖医生需要知道的事,广大患者更需要知道。

1.1 什么是PGS/PGD?

PGS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GeneticScreening),在胚胎植入之前,利用PGS对早期胚胎进行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检测,主要检测胚胎的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情况是否正常。

PGD是胚胎种植前基因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主要用于检查胚胎是否携带有遗传缺陷的基因。在精子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胚胎后,在其植入子宫前使用PGD技术进行基因检测,使体外授精的试管婴儿避免一些遗传疾病。目前植入前遗传诊断已经能诊断一些单基因遗传病,比如遗传性耳聋、多囊肾等疾病。

这两种技术都可以直接筛除有问题的胚胎,从而淘汰不健康的胚胎,挑选正常的胚胎植入子宫,以期获得正常的妊娠,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1.2 PGS和PGD有什么不同?

PGS和PGD都是用于筛查移植前胚胎的健康状况,但是最显著的不同是:PGS是一种遗传学筛查,PGD则是诊断。

PGS是遗传学筛查,其针对胚胎所有染色体的筛查,可以查看染色体的对数是否有缺失、形态结构是否正常等。PGS在受精卵形成胚胎(培育第3天),或形成囊胎(培育第5天)后进行筛查。染色体有问题的胚胎很难自然发育到成熟,一般常见的情况是会在第5、6个月停育流产。即便胚胎能够存活到自然生产,未来生育出来的婴儿也极有可能发生健康问题。因而PGS对于高龄、反复流产等孕妇是非常有价值的一项技术。

PGD是基因诊断,主要用于检查胚胎是否携带有遗传缺陷的基因。精子卵子在体外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胚胎后,要在其植入子宫前进行基因检测,以便使体外授精的试管婴儿避免一些遗传疾病。目前我国植入前遗传诊断能诊断一些单基因遗传病,比如遗传性耳聋、多囊肾等疾病。如果父母患有这种单基因遗传病,则极其可能把这种疾病遗传给下一代。这种检查的进行方式与PGS相同,但实验室检查的不是染色体,而是特定的致病突变基因。通过PGD技术可以判断出哪些属于正常胚胎,这样就能避免单基因病的遗传,生出健康的宝宝。

为了让非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PGD/PGS,我们不妨做个形象的比喻。人类正常细胞有46条染色体,比喻为46条珍珠项链;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基因(总共数万个),比喻为项链上的珍珠。项链(染色体)的数目是否正常决定了个体是否能够存活,或者发生染色体遗传病;珍珠(基因)是否正常决定了是否发生单基因遗传病。PGD就像是珠宝店老板,它关注每一个珍珠是否有瑕疵;PGS就像是珠宝店保安,它的职责只是看好这46条项链,看看有没有多一条或者少一条,有时也能看到某条项链是不是明显多出来一截或者少了一段(大片段重复或缺失),至于单个珍珠的状态,就不是它的职责范围了。

PGD/PGS都是对实验室要求非常高的胚胎筛查/诊断技术,目前我国已经利用PGD/PGS技术成功移植健康胚胎,让很多有单基因遗传病或高龄、反复流产的准妈妈拥有了健康的宝宝。

2.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and 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

2.1 Illumina新算法或可降低NIPT的假阳性结果

来自Illumina和Tufts医学中心的科学家得出了新的研究结论,在一个最新的测序方法的帮助下,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 NIPT)内来自母体的假阳性结果可以被更好地筛除掉。在这个Illumina资助的工作中,研究团队重新分析了来自于1914名孕妇的序列数据,以期更好地进行非整倍体风险评估比较的研究;这些提供数据的志愿者认为现在胎儿面临着更高的染色体异常风险。

Illumina临床实验室内所用的分析算法在近期进行了更新,包括将亚染色体检测步骤标准化以及完善了筛查亚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方法;使用更新后的算法,研究者发现原先11个假阳性结果中的6个可以被正确地重新归类。其中的3个在此前被认为是母体基因拷贝数变异所造成的非整倍体假阳性结果,而另外的3个则是步骤标准化后被纠正的。2015年,一篇由华盛顿大学和费雷德哈钦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文章中提到,母体拷贝数变异会影响NIPT的检测结果,有引起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其他的5个假阳性结果未被从重新分类的原因则是胎儿染色体嵌合现象。

综合来看,新的算法有效提升了检测的阳性预测值,针对21、18、13三染色体综合症,提升程度分别为46%到63%、40%到67%、24%到50%。“重新分析数据后获得的结果表明,不完善的生物学知识和检测技术造成了原先的假阳性结果,”团队在文章中写道,“包括胎儿胎盘的镶嵌现象以及母体拷贝数变异。”

  • Copy-Number Variation and False Positive Prenatal Screening Results. N Engl J Med. 2015. 372:1639-45. doi:10.1056/NEJMoa1408408

2.2 天使还是魔鬼,你会接受无创产前筛查(NIPS)带来的流产吗?

今年3月,美国印第安纳州通过了遗传异常胎儿禁止堕胎法案。该法案的支持者认为越加普及的无创产前筛查(NIPS)会使大量家庭放弃那些遗传异常并不足以致命的孩子,虽然该法案最终被美国高院驳回,但关于无创产前诊断与终止妊娠的社会讨论却愈发激烈。

目前,无创产前筛查已经成为了发展最为迅速的临床测试,包括NIPS在内的全球产前诊断市场总量估计到2020年将从2010年的53.5亿美元上升至68亿美元。

然而,因为NIPS技术仅仅是在最近5年才得到了推广与普及,学术界尚且不能给出足够证据以证明NIPS的筛查结果可以作为孕妇终止妊娠的理由。即便如此,研究人员仍然试图通过估计唐氏综合症筛查患儿流产人数来阐明胎儿唐氏综合症产前诊断与孕妇终止妊娠之间的关系。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Brian Skotko团队发现虽然大多数孕妇更倾向于根据遗传诊断的阳性结果来选择终止妊娠,但这却并不是所有孕妇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Skotko的诊所提供产前遗传咨询服务,Skotko发现很多检测出产前遗传缺陷阳性结果的夫妻甚至不愿意再次接受复查以证实诊断结果。

由于缺乏有关NIPS与终止妊娠研究的具体数据,研究人员试图通过针对患者关于NIPS具体观念、接受此类测试具体原因以及是否认可这类测试等诸多方面的相关调查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根据一项于今年4月发表于柳叶刀的相关研究,科学家发现在1990至2014年间,各国间孕妇终止妊娠的概率与各国法律是否允许流产并没有具体关系

2.3 什么是NIPT?

NIPT是Non-invasivePrenatalTesting的缩写,自2008年,基于高通量测序(NGS)的无创胎儿产前检测(Non-invasivePrenatalTesting,NIPT)技术开发至今,已有数万例的临床验证证明此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近百万孕妇已选择该检测技术。全球有超过十个机构提供NIPT服务,主要集中于美国和中国。

目前,商业化的NIPT检测,其方法学上基本都是基于孕期母血中的游离DNA(其中胎儿来源的游离DNA,英文缩写为Cff-DNA)。通过对其进行测序(可以是全基因组测序,也可以选择一部分区域进行目标区域测序),以及之后一系列信息分析算法,来判断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这里我们一直说的“无创”,是指对胎儿没有创伤,这是相对于传统介入性检测的一个概念(介入性检查准确度高,但手术取样操作会有一定胎儿流产风险,概率在0.5-1%左右)。近年基于Cff-DNA的检测有了快速发展,无创检测的准确性有了大幅度提高,目前大部分场合下,人们提到NIPT主要指的是基于孕期母血中游离胎儿DNA的检测。

NIPT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产前诊断领域的格局,也获得国内外相关领域专业学会及专家的高度关注。美国、中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先后就这一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发表临床指导方针与意见。

2.4 什么是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

NIPT主要是在产前检测胎儿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那么什么是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呢?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基因的主要载体。

人类的体细胞为二倍体,共有23对染色体。所谓二倍体,通俗的说,就是有两套染色体,一套来自父方,另一套来自母方,加起来一共为46条染色体。这里提到的体细胞,是相对于生殖细胞的概念,是指身体中除生殖细胞以外的细胞。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生了数目或者结构变异,统称为染色体异常。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称为染色体病。染色体非整倍体是指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多或减少形成的染色体数目异常。

目前产前检测最常见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有21-三体(唐氏综合征)、18-三体、13-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整倍体改变多导致流产,而非整倍体改变则导致可以出生能存活的出生缺陷儿。因此,检测胎儿非整倍体异常是许多孕妇接受产前诊断的主要原因。

2.5 NIPT的应用

NIPT在临床应用中主要针对高风险孕妇。综合数据显示,在高风险人群使用NIPT开展针对21-三体(T21)、18-三体(T18)和13-三体(T13)的检测可以发现99%的异常,假阳性小于1%。2013年的一篇国外NIPT综述(BennPetal.UltrasoundObstetGynecol.2013.)总结了针对高风险人群NIPT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其中针对21-三体,灵敏度(又称检出率)为99.3%,特异性99.84%;18-三体的灵敏度为97.4%,特异性99.85%,还是相当准确的。国际上的NIPT临床应用指南,大多建议在现阶段宜将NIPT作为二级筛查技术应用于高风险人群;同时也指出,将NIPT应用于普通人群,是下一阶段努力方向。

这里提到的高风险人群,主要是指传统胎儿非整倍体筛查检测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而普通人群范围更广,无论其是否进行过传统筛查或结果如何都属于普通人群,也包括传统筛查结果为低风险的这部分孕妇。这两组人群最大差别在于,胎儿非整倍体的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要大大低于高风险人群,这就意味着在普通人群中开展NIPT对检测技术有更高的要求。实际上,国际上已经有若干家机构在普通人群或者非高风险孕妇(Non-highriskpregnancy)中开展了NIPT的应用,进行大样本临床检测的探索与实践。目前的数据显示,NIPT应用于普通人群同样有效,与高风险人群有相似的准确性。

长征医院生殖中心李文主任说:“NIPT是通过抽母体的血液,在母亲的血液中能够找到胎儿的dna,来检测胎儿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情况,现在这项技术最常见得应用范围就是唐宝宝的筛查,未来的适应症会越来越广。2、30年前我们一直在致力于NIPT的研究,通过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很成熟了,准确率也很高,据我所知准确性可以达到98%以上。现在中唐和早唐的筛查也是通过影像学超声查胎儿的颈项皮肤的厚度,进行血的蛋白抗原的分析,这是间接的预测,没有NIPT技术那么直接,相信NIPT随着我们国家指导性的政策,收费的一些政治性的变化,我想这项技术会完全地推向临床,甚至可能会进入各大医保,这是很必要的。”

3. New born Screening

3.1 新生儿基因筛查的让父母糊里糊涂

新生儿筛查给家庭带来了哪些好处?家长如何利用该信息?近日,发表在《 Genetics in Medicine》杂志上的研究揭示,新生儿遗传病携带者筛查会使父母困惑,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正确使用该信息

加拿大研究人员对数百名接受囊性纤维化携带者筛查的新生儿母亲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隐性疾病携带者的父母并未利用新生儿筛查结果来作下一个生殖决策;父母希望获得更多的筛查信息,即不仅是确定是否有可治疗的方案,还要确定携带这种基因是否会遗传给下下代。

3.2 新生儿筛查结果,让父母困惑

“调查发现,对于新生儿携带者筛查结果,很多父母都不使用该信息,或者是不恰当地使用了该信息”,本文主要作者,基因组学和卫生服务研究人员YvonneBombard博士说。

该研究以囊性纤维化的筛查为例,研究人员调查了新生儿筛查中所得出的遗传病携带信息对家庭再生殖的影响。结果发现,92%的女性愿意将筛查结果与其他家庭成员分享,且在这92%当中,有一半以上的女性自身也接受了遗传病携带者筛查。但当中有些女性不知道最应该跟哪些家庭成员分享筛查结果,即使当她们的遗传病携带状况是已知的,仍会面临这样的困惑。

作者解释说,“一些女性在没有确定哪些是风险方的情况下就告诉所有的家庭成员他们是囊性纤维化携带者,这会导致更多的携带者筛查和咨询服务。”

此外,还有一些女性不确定是否应该在孩子成年后告知他们自己的遗传病携带状况。65%的父母认为新生儿携带者筛查信息不会影响他们的下一个生育决策。

调查人员还发现,对于那些非携带者的新生儿母亲,有10%打算进行自身的遗传病携带者筛查,她们曾经错误地告知家庭其他成员自己是囊性纤维化携带者。

3.3 存在争议

新生儿筛查是“宝宝的第一次检测”,即在新生儿出生的前两天,从其脚后跟采集少量血液用于筛查几十种遗传疾病,尤其是筛查那些可通过早期检测和治疗得以逆转的疾病。技术的进步,使得几百种疾病可在新生儿筛查中被检测出来,其中包括检测那些没有确定治疗方案的疾病,以及确定新生儿的遗传病携带状况。

通过新生儿筛查来确定婴儿的遗传病携带状况存在着争议,因为它违背了国际准则以及在未经过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实施。新生儿筛查是一种普遍的常规筛查,通常不需要征得父母的明确同意。然而,有些人认为确定新生儿的遗传病携带状况可提供机会告知父母以及新生儿自身的生殖风险,这也被认为是新生儿筛查的合理之处。

4. morning sickness

4.1 别担心“晨吐”,这意味着流产风险在降低

研究表明,孕早期出现恶心和呕吐可能对胎儿有保护作用,孕期晨吐还可能与流产风险降低有关。该研究由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的EnriqueSchisterman引领,相关结论发表在《JAMAInternalMedicine》杂志中。

在该项调查中,50%至80%在孕早期出现恶心和呕吐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晨吐”(morning sickness),孕妇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都可能受到影响。该研究共包含了797名孕妇,调查结果发现,恶心和呕吐与流产风险降低50%-75%有关。

在该研究中,受试对象均有过1至2个流产先例,研究人员追踪了她们的恶心症状。以往的研究也曾表明恶心和呕吐与流产风险降低有关。一些专家认为,感觉到恶心可能会导致孕妇饮食减少,从而降低胎儿暴露于毒素中的风险。研究还显示,食物摄入量的减少还会降低循环胰岛素的水平,并促进胎儿的生长。

对于晨吐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最主流的理论认为,妊娠期间身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而呕吐是身体对此做出的应激反应。研究已经证实,怀孕期间胎盘会分泌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而且该激素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孕吐密集的时间一致。

呕吐由后脑最后区(postrema)调控。重要的是,这一大脑区域缺少血脑屏障,意味着它能够检测血液和脑脊液中的毒素。研究表明,这一区域含有hCG激素的受体,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怀孕期间对激素水平特别敏感。

遗憾的是,《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这项新研究并未探讨恶心和呕吐降低流产风险的机制。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的Siripanth Nippita和哈佛医学院的Laura Dodge在JAMA上的一篇社论中肯定了该研究的价值,其中包括研究规模以及方法的严谨性,他们写道,“与以往的研究相比,该研究在方法上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我们希望这样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孕妇恶心和呕吐的根本原因的理解。”

  • Association of Nausea and Vomiting During Pregnancy With Pregnancy Loss.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6;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6.5641

5. PGD、PGS、NIPT傻傻分不清楚?一文读懂!

5.1 PGD/PGS

首先我们来说说PGD、PGS。试管婴儿技术始于1978年,至今已经有38年的历史,在整个发展经历中技术不断在革新与提升,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试管婴儿(PGD/PGS)技术。试管婴儿技术给不孕不育夫妇们带来了希望,越来越多无法自然受孕的夫妇选择试管婴儿,并成功拥有了自己的宝宝。科学研究发现,要想成功妊娠,健康胚胎很关键。而通过试管婴儿方法获得的胚胎有40-60%存在染色体异常,且随着现在孕妇年龄增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也在增高。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妊娠失败和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健康的胚胎是试管婴儿成功的第一步,所以植入前遗传学筛查技术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PGD/PGS便应运而生,这两种技术都用于第三代试管婴儿胚胎植入前检查,我国近年来开始陆续成功应用PGD/PGS进行了试管婴儿,那么PGD和PGS技术有什么区别,都用在什么地方呢?这不仅是专业生殖医生需要知道的事,广大患者更需要知道。

5.1.1 什么是PGS/PGD?

PGS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在胚胎植入之前,利用PGS对早期胚胎进行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检测,主要检测胚胎的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情况是否正常。

PGD是胚胎种植前基因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主要用于检查胚胎是否携带有遗传缺陷的基因。在精子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胚胎后,在其植入子宫前使用PGD技术进行基因检测,使体外授精的试管婴儿避免一些遗传疾病。目前植入前遗传诊断已经能诊断一些单基因遗传病,比如遗传性耳聋、多囊肾等疾病。

这两种技术都可以直接筛除有问题的胚胎,从而淘汰不健康的胚胎,挑选正常的胚胎植入子宫,以期获得正常的妊娠,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5.1.2 PGS和PGD有什么不同?

PGS和PGD都是用于筛查移植前胚胎的健康状况,但是最显著的不同是:PGS是一种遗传学筛查,PGD则是诊断。

PGS是遗传学筛查,其针对胚胎所有染色体的筛查,可以查看染色体的对数是否有缺失、形态结构是否正常等。PGS在受精卵形成胚胎(培育第3天),或形成囊胎(培育第5天)后进行筛查。染色体有问题的胚胎很难自然发育到成熟,一般常见的情况是会在第5、6个月停育流产。即便胚胎能够存活到自然生产,未来生育出来的婴儿也极有可能发生健康问题。因而PGS对于高龄、反复流产等孕妇是非常有价值的一项技术。

PGD是基因诊断,主要用于检查胚胎是否携带有遗传缺陷的基因。精子卵子在体外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胚胎后,要在其植入子宫前进行基因检测,以便使体外授精的试管婴儿避免一些遗传疾病。目前我国植入前遗传诊断能诊断一些单基因遗传病,比如遗传性耳聋、多囊肾等疾病。如果父母患有这种单基因遗传病,则极其可能把这种疾病遗传给下一代。这种检查的进行方式与 PGS 相同,但实验室检查的不是染色体,而是特定的致病突变基因。通过PGD技术可以判断出哪些属于正常胚胎,这样就能避免单基因病的遗传,生出健康的宝宝。

为了让非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PGD/PGS,我们不妨做个形象的比喻。人类正常细胞有46条染色体,比喻为46条珍珠项链;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基因(总共数万个),比喻为项链上的珍珠。项链(染色体)的数目是否正常决定了个体是否能够存活,或者发生染色体遗传病;珍珠(基因)是否正常决定了是否发生单基因遗传病。PGD就像是珠宝店老板,它关注每一个珍珠是否有瑕疵;PGS就像是珠宝店保安,它的职责只是看好这46条项链,看看有没有多一条或者少一条,有时也能看到某条项链是不是明显多出来一截或者少了一段(大片段重复或缺失),至于单个珍珠的状态,就不是它的职责范围了。

5.1.3 问题和争议

虽然PGD和PGS可以避免常规产前诊断所带来的人工流产或引产,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该技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重视。PGD和PGS是通过对胚胎进行侵入性操作获得最终诊断,对子代需要长期大样本的随访。此外,PGD过程中,胚胎的弃留也存在许多争议。比如,对于X连锁的隐性遗传病进行性别筛选时,将有一半的健康男胚被丢弃,还有一半的女性携带者胚胎被保留;而对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来说,杂合子胚胎是否进行移植也一直存在争议。对于PGD的一些指征,也一直存在争议,比如一些家族性肿瘤(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乳腺癌等)的易感性分析、HLA选型来救治已有的血液病患儿等等。

5.2 NIPT

和PGD/PGS胚胎移植前诊断/筛查不同,NIPT是在产前进行的无创胎儿检测。

5.2.1 什么是NIPT?

NIPT是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的缩写,自2008年,基于高通量测序(NGS)的无创胎儿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 )技术开发至今,已有数万例的临床验证证明此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近百万孕妇已选择该检测技术。全球有超过十个机构提供NIPT服务,主要集中于美国和中国。

目前,商业化的NIPT检测,其方法学上基本都是基于孕期母血中的游离DNA(其中胎儿来源的游离DNA,英文缩写为Cff-DNA, Cell-free fetal DNA)。通过对其进行测序(可以是全基因组测序,也可以选择一部分区域进行目标区域测序),以及之后一系列信息分析算法,来判断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这里我们一直说的“无创”,是指对胎儿没有创伤,这是相对于传统介入性检测的一个概念(介入性检查准确度高,但手术取样操作会有一定胎儿流产风险,概率在0.5-1%左右)。近年基于Cff-DNA的检测有了快速发展,无创检测的准确性有了大幅度提高,目前大部分场合下,人们提到NIPT主要指的是基于孕期母血中游离胎儿DNA的检测。

5.2.2 什么是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

NIPT主要是在产前检测胎儿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那么什么是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呢?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基因的主要载体。

人类的体细胞为二倍体,共有23对染色体。所谓二倍体,通俗的说,就是有两套染色体,一套来自父方,另一套来自母方,加起来一共为46条染色体。这里提到的体细胞,是相对于生殖细胞的概念,是指身体中除生殖细胞以外的细胞。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生了数目或者结构变异,统称为染色体异常。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称为染色体病。染色体非整倍体是指细胞中个别染色体的增多或减少形成的染色体数目异常。

目前产前检测最常见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有21-三体(唐氏综合征)、18-三体、13-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整倍体改变多导致流产,而非整倍体改变则导致可以出生能存活的出生缺陷儿。因此,检测胎儿非整倍体异常是许多孕妇接受产前诊断的主要原因。

5.2.3 NIPT的应用

NIPT在临床应用中主要针对高风险孕妇。综合数据显示,在高风险人群使用NIPT开展针对21-三体(T21)、18-三体(T18)和13-三体(T13)的检测可以发现99%的异常,假阳性<1%。2013年的一篇国外NIPT综述 (Benn P et al.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13.) 总结了针对高风险人群NIPT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其中针对21-三体,灵敏度(又称检出率)为99.3%,特异性99.84%;18-三体的灵敏度为97.4%,特异性99.85%,还是相当准确的。国际上的NIPT临床应用指南,大多建议在现阶段宜将NIPT作为二级筛查技术应用于高风险人群;同时也指出,将NIPT应用于普通人群,是下一阶段努力方向。

这里提到的高风险人群,主要是指传统胎儿非整倍体筛查检测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而普通人群范围更广,无论其是否进行过传统筛查或结果如何都属于普通人群,也包括传统筛查结果为低风险的这部分孕妇。这两组人群最大差别在于,胎儿非整倍体的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要大大低于高风险人群,这就意味着在普通人群中开展NIPT对检测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国际上已经有若干家机构在普通人群或者非高风险孕妇(Non-high risk pregnancy)中开展了NIPT的应用,进行大样本临床检测的探索与实践。目前的数据显示,NIPT应用于普通人群同样有效,与高风险人群有相似的准确性。

5.3 胎儿无创DNA检测并非人人适宜

产前筛查,是指通过简便、可行和较少创伤的筛查方法,从孕妇群体中筛查出可能生育某些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胎儿的高危人群,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而产前诊断是有针对性地直接对“高危孕妇”群体做的特殊检查,目前最常用的手段是羊水检查。

产前筛查是否能替代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就是孕期进行的常规检查,主要包括孕妇的定期检查、对胎儿的监护,以及胎盘和胎儿成熟度的监测等等,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高危妊娠,预防并发症,起的是孕期保健的作用。”,而产前筛查是优生优育范畴内的,注重对发现的“高危孕妇”胎儿畸形或缺陷的评估。因此,产前筛查不同于普通的产前检查,两者也不能相互替代。

“产前筛查可以说是针对所有孕妇的普筛,因为出生缺陷儿大多是由个体突变,或者继承了来自父母双方的缺陷基因造成的,因此所有孕妇都有生育出生缺陷儿的风险,尤其是高龄孕妇更要引起重视。”

目前,产前筛查主要包括超声筛查和血液指标筛查。“对于胎儿六指、唇腭裂等体表结构畸形,依靠超声筛查;而血液指标筛查就是通过抽取孕妇血清,结合预产期、年龄、孕周等,计算出唐氏儿的危险系数。”产前筛查的具体项目包括胚胎移植前遗传学检测、孕早期产前筛查、孕中期血清学筛查、胎儿无创DNA检测、孕中晚期超声筛查。但侯巧芳同时提醒,这些筛查项目对时间有着特殊的要求。例如,孕早期筛查时间是在怀孕第7—13周进行,孕中期血清学筛查是在怀孕第15—20+6周进行,胎儿无创DNA检测的最佳时间是在怀孕第12—22+6周进行。

对于公众关注度较高的“胎儿无创DNA检测”,这是近年来新兴的无创产前筛查手段,主要利用新一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母体血浆中的胎儿游离DNA片段进行测序及分析,从而评估出胎儿的遗传信息,这样就避免了有创产前诊断带来的流产风险。“目前这种技术检测的目标疾病为常见的胎儿染色体疾病,即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是常用来筛查唐氏儿的检测手段。”具体操作方法是:抽取孕妇外周静脉血5ml,提取血浆中游离的DNA,然后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评估,约两周后出示评估结果,一次检测花费大约在2000元左右。

“虽然这种新技术的检测准确率高达98%,且具有简便、快捷、无创的特点,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这种技术是用来筛查唐氏儿的检测手段,但并不能筛查出所有遗传疾病。此外,对于有染色体异常胎儿分娩史、夫妇一方有明确染色体异常的孕妇,1年内接受过异体输血、移植手术、细胞治疗或接受过免疫治疗的孕妇以及各种基因病的高风险人群,不建议接受这种检测。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